3。 人性与人生之关系
在第五章中,我们按照人性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将其分为四个层次。在本章中,我们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需求对人生的重要性也分为四个层次。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为了清楚简便起见,我们把这种关系列于表十四。
表十四:人性与人生需求之关系。
| 人性 | | | 人生需求 | |
位次 | 功能 | 特征 | 位次 | 目的 | 特征 |
第一 | 自身的生存 | 最基本本能 | 第一 | 生存 | 本能 |
第二 | 生命的延续 | 本能和责任 | 第二 | 生育 | 责任 |
第三 | 自身的发展 | 责任和理念 | 第三 | 生计 | 理念 |
第四 | 兴趣和爱好 | 理念和灵性 | 第四 | 生趣 | 爱好 |
从表十四中很容易看出,人性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与人们的需求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是一致的。虽然人性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内心的情感和理念活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东西, 但是,既然人们内心中有这种情感和理念,那么,在一些特定场合,它们必定会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 这就是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是实质性的东西。
从表十四中还可以看出,不管是人性还是人生需求,它们的第一和第二位次是全人类的共同特征。换句话说,不管你是谁,只要你是属于生理和心理正常的人,你就必然具有这两个特征,即使现在仍然生活在世界上一些地方的原始部落, 他们也具有这两个特征。有关这一点,我们的古人已经非常精辟的论述过,如告子所说:“食色性也”。不过,除了第一和第二位次的共性外,人性和人生需求的第三和第四位次是因人而异的,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人生理念不一样的缘故。人生理念就是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事实很清楚,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各不相同的。“贪夫殉财,烈士殉名, 王者死权,庶民平生”,说的就是这种人生观的差异。 但是,在社会上,贪夫,烈士,和王者这样的人只是极少数,人群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庶民这一类。即使是庶民这一类, 人们的人生观仍然千差万别,有的人忠厚, 有的人圆滑,有的人精明,有的人笨诎,有的人信上帝,有的人什么也不信。
人们的人生观可以是生来的,也就是说由遗传带来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在社会活动中由周围的环境条件的影响造成的。环境条件可以是大的方面,也可以是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主要是指宗教和政治信仰,尤其是政治运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就是最鲜明的例子之一。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中,人们的人生理念受到一次极其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有些人利用这个机会,把蕴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本性彻底地暴露出来,做出了许多有违常理的事来。 所以,用“心灵的扭曲”来形容这场政治风暴也为之不过。小环境主要指的是读书,交友,和受家庭的影响。 对于一个特定的人来说,他出生于什么家庭, 受的什么教学, 与什么样的人一起共事, 都对他的人生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底,人性的具体表现就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种种行为。而人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人们的道德品质的展现。在这里我们把之称为“人品或人格”。一个人的人品是其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