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从精神方面看人生质量
精神比情感更加抽象和概念化。我们可以把精神,情感,和物质对应于组成人体生命的三大要素,即灵,魂,和体。 灵是这三个要素中最高级的,它涉及到人的伦理道德和信仰。人的伦理道德与一个人的受教学程度有关;而人的信仰可分为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
就政治因素而言,人的精神就是人的世界观。几乎所有在反腐败斗争中落马的政府高官都有一个共同的说词,“我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因为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 虽然这种说词有点儿官腔化,但是它倒是说明了精神内容对于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可是,要等到戴上脚镣手铐, 走进监狱之时才醒悟到精神因素的重要性,似乎有点儿太愚笨了吧。其实,说穿了,这种人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他们只不过投机取巧,钻进党内, 打着政治招牌,牟取个人的私利。
就宗教因素而言,人的信仰就是其精神。 人们归属于一种宗教,就把自己的精神寄托于此宗教所崇拜的偶像。根据作者本人的经历,不管是政治信仰还是宗教信仰,人必须要有一种信仰,而且一旦选择了一种信仰,就必须坚信到底, 不要左右摇摆。没有信仰的人,精神上就会很空虚。有信仰的人,可以经常进行‘灵修’,反审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从而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既没有政治信仰,也没有宗教信仰,他们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甚至有些人表面上是共产党员或者某一宗教组织的信徒, 但是他们根本不是为了信仰加入该组织,而是为了个人的目的而加入该组织, 所以,他们仍然属于无真正信仰的人。尽管有些人没有信仰,但是他们仍然有其人生哲学, 即人生观。说得实际点, 就是有他们自己的处世逻辑。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这种处世逻辑就是人们的社会伦理道德观。
从根本上讲,与人生质量关系最紧密的社会秩序,主要靠的是人们自身的精神和伦理道德的约束, 而不是靠律法的手段。 著名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政治风暴中,人们的伦理道德和精神意识受到了重大的“调整”,人们的意识形态一片混乱,以至于好坏不分,是非难辨,社会处于无序状态下, 其政府的法律也几乎不起任何作用。
精神和道德虽然属于抽象的概念,但是它们也有具体的内涵。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读书,思考,创造,和奉献就是这种内涵的体现。 人们通过读书从外界获得所需要的养料,再经过思考将其消化吸收, 然后通过创造和奉献来产出能量, 回报于社会。 虽然不像物质的东西可以用具体的标准来衡量,但是,精神和道德也可以用另一种标准来衡量, 即“负担”和“贡献”。说的具体一些,就是看一个人的精神和道德是否高尚,主要看他是一个给社会增加负担的人呢, 还是一个给社会提供奉献的人。 那些只知道从社会获得好处的人,从别人身上捞到好处的人, 或者给社会带来麻烦的人,就是一个给社会增加负担的人,其精神和道德就很低,其人生质量就很差。与之相反,那些经常为社会做好事的人,经常帮助别人的人,用自己通过辛勤劳动挣来的钱财进行善意施舍的人,就是一个给社会作贡献的人,其精神和道德境界就高,其人生质量也就高。
总而言之,人是要有一点精神和道德的。没有精神,不讲道德的人,即使物质上很富有, 但是他们精神上很空虚,其人生品位仍然很低。 换句话说,就是仍然生活在第一层次,即物质的层次。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对白求恩的评价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可见,白求恩虽然不富有,但是他的人生质量是很高的,因为他有一个高尚的人格品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