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继平
2008年10月2日
人生的第二大需求是情感上的需求。为什么人会有情感上的需求呢?本人的分析研究结论是三个原因:1, 人刚生下来后和到快老的时候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得到亲人的照顾,这就是亲情的由来。2。 人本身不能复制,不能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延续,因而,必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才能复制自己,从而使生命得以延续,这是爱情产生的主要原因。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也有自己内心的各种烦恼,这就需要找人倾诉,这是友情的致因。
因而,情感上的需求是指在爱情,亲情,和友情方面的欲求。情感上的需求也是与生俱来的,属于本能性的一种欲求。高级动物也有这种欲求,它们通常也会成群结队地生活在一起。情感上的需求是为了解决人的孤独而产生的。上帝在造了亚当以后,觉得他孤身一人,非常寂寞, 就给他配了一个夏娃,让他们相互照顾,从而使他们产生了情。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亲情。从一生来就受到父母的关照,到老死的时候受到配偶或者子女的照顾,这一切都包含着亲情。亲情涉及到一个家庭的各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而配偶之间相处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夫妻之间的亲和度是决定人生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亲情上,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度占第二位次。人们对亲情的依赖程度与其本身的能力成反相关,也就是说,人们自己的生存能力越低,就越希望得到亲情。我这样说的根据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特别希望得到亲情, 人在中青年的时候,独立生存能力特别的强,所以,对亲情的依赖度就较低,因而,在这个时段,年轻夫妻之间关系不太好的就较容易闹离婚。 还有,那些收入很高,社会地位很高,生活上无忧无虑的人,不管是男是女,因为自己的独立生存能力很强,所以,闹离婚的概率就比一般老百姓高出许多。 与之成鲜明对照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老百姓,因为物质条件非常有限,独立生存就更加不利,所以,他们就希望生活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这种做法是用亲情来弥补物质上的不足。
爱情一般是指人的一生中某个特定阶段对异性的一种特殊感情。这种感情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为了自身的复制,从而使生命得以延续的内在欲望。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自我复制品更加完美和有保障,总是希望找一个条件好的,值得自己欣赏的异性做模板。所以,爱情实际上是一个相互欣赏和需要的内在欲求。这对许多人来说是只能感受到,但是说不清的一种感觉。异性之间的爱情会随着结婚而自然减弱,或者会随着恋爱的破裂而自然消失。世上永存的爱情是很少见到的。
友情是指朋友之间的友好情谊。人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因而,他们就会想办法找人倾诉, 抒发情绪。
由上可知,人的一辈子都离不开一个情字,也就是说人人都有情感上的需求。 亲情是纽带和保护伞,爱情是激情和兴奋剂,友情是网络和调节剂。假如把人生的情感比作一棵大树,那么亲情是根和主干,友情是枝条和叶片,爱情是花和果。
人的“情”是一个常数,当一个人把其主要精力放在爱情上时,他在亲情和友情上必然失分, 所以,就有“有了老婆不要娘”的说法; 当一个人同时与几个异性谈情说爱时,他就是个用情不专一的人,那几个异性得到的是他的一部分情。 所以,所谓多情郎君,实际上也可称为无情汉。因为情是一个常数,因而,有些不太和睦的家庭,夫妻都希望在外面找一些朋友,以弥补亲情上的不足。一般来说,没有亲情的人,更注重友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丐帮非常团结的原因之一。
除了一个人的情感是一个常数外,情感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排他性, 尤其在爱情上,这种排他性是非常明显和强烈的。即使是亲情和友情,也通常可以看到这种排他性。 比如说,在亲情上,为什么有的母亲们会问自己的儿子们:“如果我和你的媳妇同时落入河中,你会先救谁”的问题呢?在友情上,这样的例子更多,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加入了一个团体,就不能加入另一个组织。
人们情感上的欲求是复杂的,也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人们情感的欲求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当一个人感到很寂寞时,只要有人陪他聊聊天,谈谈心就可以使他立即感到满足。还有,人在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况下,得到外界的帮助时, 对帮助他的人的印象会特别的深。因而,在人患难时帮他特别容易获得他的心。
情感的需求比物质上的需求高一个层次,属于第二个层次。据个例子来说,当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在畅叙友情时,他们的肚子饿了,这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去吃饭。 很明显,吃饭第一,友情第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的情感是交互作用的,也就是说,你对别人多付出一份感情,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爱意,多一种帮助,多一点欣赏,那么别人也很可能对你如此。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主要是由于人性的弱点,即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他人的感受。
我们的人生实际上是一个情感变动的过程,要有一个丰富多彩和高质量的人生,就必须要满足情感的需求。而要得到情感上的满足,首先自己必须能做到拥有一个爱心,愿意付出,乐于助人,和懂得欣赏别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