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家的定位问题
(蒋继平2009年3月24日)
我几乎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所以,对共和国的一些社会变化还是有一些切身感受的。
从我懂事开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在我的印象中,共和国就一直处于一阵接一阵的政治运动之中。这种政治运动搞得人心惶惶,各种社会秩序处于一种可怖的气氛中, 人们的心理和道德观念也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生产率低下,人与人之间也产生了不信任的因素。
从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将近30年时间内,中国的贫穷是人人皆知,举世共睹的事实。这当然有其客观原因,比如说,来自国际上的阻力。但是,在我本人看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仍是国家定位的问题,即国家的领导核心没有有效地引导国家朝着一个固定的目标前进,而是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左右摇摆,甚至出现一会儿极左,一会儿极右的状况。这种左右摇摆不定的政策,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速度。
自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家领导层果断地决定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把国家建设的重点从政治运动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采取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尊重科学,恢复教育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从1978年到现在几乎同样的三十年时间,中国的社会进步,尤其是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举世公认的。这些显著的成绩的得来主要靠的是社会的稳定,即没有大的动荡和波折。
从邓小平开始,中国的政权交接是在平稳中进行的,是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的。这种平稳的政权交接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先例, 对中国以后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回顾历史,凡是国富民强的兴盛时期,都是当朝政权能够顺利交接的时期,任何社会动荡引起的改朝换代都只会带来社会的倒退,而受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
纵观世界,美国能够一极超强,靠的就是两百多年来的社会稳定。
因而,中国要真正走向繁荣富强,始终保持社会稳定是首要前提。
要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首先考虑国家的定位问题。
我这里说的国家定位,是指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也得有一百年的期限。
“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只能应用于特殊的社会情况,不能作为一个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策略。
那么,现在中国的国家定位是什么呢?根据本人的理解,就是中共十七届全会提出的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力发展经济的大政方针。这个国家定位是符合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也是承上启下的。可是,这个方针是在党代会上提出来的,而中共的党代会每5-6年就要重新开一次, 要是没有国家宪法的保证,这个政策很可能会随时变动。
我的意思是,国家应该用宪法的形式把国家定位建立起来。这种定位应该在可见的几百年内不可变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在领导核心经常交接的情况下,国家建设的总目标始终一致。
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问题还相当严重。但是,有了一个既定目标,即使狂风暴雨,也不能倒退,还得往前走。
正如现阶段,社会上有贪污腐败现象,有贫富差异问题,有收入不公问题等等。 但是,这不是社会的主体。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出几个贪官是在所难免的。由于人们的才能和志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出现贫富差异也是正常的事。不过,这种差异必须是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
政府当然要全力根治这种社会弊病。但是决不能因为出了这些问题,就要全盘否定前进的总目标。
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应该尽快地制定一部总宪法,这个总宪法要言简意明,用几百字规定国家的定位问题, 要求世世代代按照这个宪法做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到达既定目标。走弯路, 摇摆不定,甚至倒退,都是不可取的。
据说地球已经在现在的轨道上生存了45亿年,因而,它不会在短期内就会消亡的。所以,我们有必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感到我们的远见卓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