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
蒋继平
2009年10月24日
理想,按照一般字典上的说法,就是对未来美好的设想。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是又有多少人能说得清楚自己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
我自己就说不清楚我的人生理想到底是什么。在夜深人静,或者白天无所事事的时候,我总是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得出的结论是: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接受的知识,经受的环境,遇到的挑战各不相同,因而,人的思想意识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就会自然而然地随机而变。而理想是人的思想意识行为的一个部分,当然也会随着思想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在反复思考过后,我认为人的理想是随人的处境变化而变化的。这里我们得首先分清楚理想与梦想,幻想,和妄想的区别。 梦想是晚上睡觉时的梦境,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妄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设想, 理想,是一个对美好未来切实可行的设想。
既然是切实可行的设想,那么我们就得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有的人把人生的理想看成是人生的目标,是指路的灯塔,是航海的罗盘。这是很有道理的。因而,没有理想的人,就失去了人生的目标。 人生若没有目标,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
让我们把理想看成是远方的一座大山,或者是天上的一块白云。要登上山顶,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达到目的地。步行,骑马,开车都可达到目的。但是我们要凌驾白云,恐怕只有乘飞机一种选择。 因而,很明显,我们把人生的目标定得越高,其实现目标的选择性就越少,难度就越大,几率就越小。
上面的例子说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我们在确定人生理想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现实的因素。若把理想定得太高太远,现实条件根本做不到,那就成了妄想了。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不是出生在美国的人,却想参与美国总统的竞选,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那么,我们如何来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呢?我的感悟是,首先要树立一个可以看得见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又有切实可行的路可走。比如说,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大学的一位教授。这个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关键是她需要认真读书,一步一步地升学,决不能半途而退。要是一个人想当将军,但是又不想成为一名军人,这怎么能行呢?
一只松鼠的理想是想吃到在一棵大松树上松果子里面的种子,只要它认真准备,机灵努力,它就可能达到目的。可是,它希望象老鹰那样捕杀从天上飞过的天鹅,吃到天鹅肉,那就是痴心妄想了。显而易见,制定自己的人生理想,需要根据自己的才能特长来设计。
我们的人生需要理想, 它是我们前进的目标,是我们行为的动力。高尚的理想是抱负,低俗的理想是欲念。君子大抱负,小人多欲念。
美好的世界需要我们美好的理想来建设。
实践美好的理想需要现实条件的许可。我们必须创造条件,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向目标。
假如我们把毛泽东思想看成是一种理想, 那么邓小平理论就是实践这种理想的现实步骤。因而,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结合, 就是中国走向辉煌的基本保证。
(蒋继平版权所有,如果那位读者要转载本文,请注明原创作者的姓名。否则的话,作者保留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