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中笋对中国公民获得诺贝尔奖的预测

蒋继平

20091014


到前天为止,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六项大奖已经颁发完毕, 其获奖名单多少有点儿出人意外。不过,最令国人心有不甘的是, 今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中仍然没有中国公民的名字。


近几年来,中国人对诺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每次诺奖的颁发前后都会引起国人的热议。这种现象是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纵观历史,在诺奖建立到现在的一百多年中,还没有一位中国公民获得此荣誉。而近几年来中国在各方面的全面快速发展,使国人的自信和期望值迅速攀升。这两者造成了现实和心理上的反差。 因而,中国公民在诺奖名单上的空缺引起了国人心理上的阴影。虽然大多数国人都能以理智的态度来看待这一事实,但是也有一些人对此另有想法,有的人甚至怀疑诺奖评审委员会存在着对中国人的偏见。


在这些议论中,当然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中国公民到底为什么不能获奖,也就是说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公民与诺奖无缘;中国公民可能在什么时候能获得此奖等话题。


著名的美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最近对此已经做出了预测。他认为中国公民在未来的20年内一定会获得此奖。


我对杨教授的预测深信不疑。不过,我认为杨教授的预测有点儿太保守。20年的光景,在宇宙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刹间,可是对于今天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的中国人来说,那是很长的一段时间。要等上20年, 国人恐怕没有这个耐心。 所以,凭我本人的感觉,我认为中国公民获得此奖的时间会在10年之内。


我的预测比杨教授的预测缩短了一半。我的预测并不是为了迎合国人的浮躁心理,而是根据现实,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推断而得出的论点。


至于那位中国公民会首先获得诺奖这样的问题,我不能给出任何预测。不过,我对中国公民在哪些领域可能首先问鼎此奖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认为中国人可能在和平奖和经济学奖上首先有所突破,然后是文学奖和医学奖,最后是物理学和化学奖。


我的预测是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和诺奖的宗旨和评判规则而得出来的。


首先来说中国的特殊国情。 中国人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建立起来的根深蒂固的君权意识和统治架构,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鉴于此,中国人在考虑各种相关利益时,首先想到的是领导。而和平奖和经济学奖都必须有相当影响力的人来获得,这就是中国某些部门的负责人比一般学者更有机会获得此奖的原因。


再来说诺奖的宗旨和评审规则。诺奖的宗旨是奖励那些为全人类的福祉而作出特出贡献的人,它的评判规则虽然在全世界是统一的,可是,在科学方面这种规则是有一定的标准尺度可以对照的,而在和平奖和经济学奖的评审方面,这种规则的变动性就比较大。 这就为国际政治环境的干预创造了条件。


为什么我认为中国本土的学者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获奖的希望在短期内反而没有其他几项高呢?我的观点不是说中国人不聪明,没有创造力,而是说目前的政治和社会气氛不利于人们创造力的发挥,或者说,即使出现了真正这样的发明创造,也会被人为的因素所抹杀。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预测都是根据当时的大趋势来推断的, 而事物的发展可能会有偶然性。假如中国仍然按照现在的趋势继续发展下去,没有特殊的偶然事件出现,那么,我深信我的预测会成为现实。


诚然,诺奖是按照诺贝尔本人的意愿来设定的。中国人要想获得此奖,就得与诺贝尔先生的价值观相融合。 不能接受别人的价值观,又要别人给与利益,这是很不理智和现实的想法。


但愿中国人能在诺奖的热议中,认真地分析失败的原因,痛定思痛,调整策略,顺应和引领世界潮流,继续为人类的和平和繁荣作出自己特殊的贡献,并在短期内(10年之内)获得此奖。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