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继平
2009年1月13日
实事求是地说,世界上真正称得上一等品位的人不是很多。这是因为一等品位的人需要三者兼顾,即既要为社会着想,奉献于社会,又要兼顾到家庭和自己。这有相当程度的难处,这不但需要一个人的宽大胸怀和爱心,还需要一个人的才能。而这样的人在世界上只属于少数。
非常坦率地说,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是属于二等品位的人。那么什么是二等品位的标准呢?本人认为,二等品位的标准是:具有狭隘的爱心,胸怀不够宽大,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为家庭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为自己争得了应有的地位。因而,二等品位的人应该胸有成竹地说:“我这一辈子对得起家庭,对得起自己”。但是,二等品位的人对社会公益事业关心不够。
显而易见,一等品位和二等品位的人主要的差异是对于社会公益的奉献上,也就是人的爱心和胸怀上,这也是人的第一和第二要素的差异。
在这里必须特别指出的是,人的品位与其拥有的财富和权力没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财富和权力可以起到正面的作用,也可以起到负面的作用;而且,财富和权力的获得也有来路正常与不正常之分。因而,人的品位不是以人所拥有的财富和权力来衡量的。具体地来说,有的人富可敌国,但是,他们不是用其财富造福于社会和人民,而是用于自己的贪图享受,或者把所有的财富传给自己的子女。在他们的心中,只有家庭和自己,不顾社会。 这样的富人,最多也只能算作二等品位的人。有的人既有权力,又很富有,但是,假如他们的思想意识仍然在物质层面,整天关心的是什么名牌,是什么级别,有多少财产等, 不能集中精力为社会,为人民着想。这种富贵之人也最多只能算作二等品位的人。还有的人很有权力,但是他们不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国家,社会,和人民谋利益,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走任人唯亲的道路,搞宗派,拉关系, 主要为自己的私利着想。这样的官员,不管他权力有多大,最多也只能算作二等品位的人。
用中国知名哲学家冯友兰教授的人生境界的标准来划分二等品位的人,那么他们具有鲜明的功利境界, 但只有狭隘的道德境界,没有高尚的道德境界,更达不到 最高级别的天地境界。
中国社会目前的环境非常有利于二等品位的人生存,人们正从自然境界向功利境界挺进。社会舆论和大众信仰都看重一个钱字。这也许与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熏陶有关。中国人在儒家的礼教的强烈影响下,主要注重家庭的稳定的繁荣,而不顾社会的共同富强,更缺少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所以,一般来说,在国人的潜意识里,缺乏内心的博爱精神,对社会公益事业的主动奉献精神不够强烈,通常情况下,只顾及自己的家庭利益, 因而,他们拼命奋斗一辈子,只是为了自己的后代,把所有的财产都留给子女们,至于社会如何,似乎与他们无关。这是缺乏灵性生活的必然结果。
要从二等品位上升到一等品位,唯一的途径是过灵性的生活,将自己的精神与社会,与自然,与广大的人民大众融于一体,真正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拥有一个爱,并将这个爱传播于世界。
1 条评论:
很犀利,很玄妙啊.得学习,学习,再学习!
中国社会目前的环境非常有利于二等品位的人生存,人们正从自然境界向功利境界挺进。社会舆论和大众信仰都看重一个钱字。
社会舆论已相对较少提及“一切向钱看”;“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这些声音.而经常提出:“品质生活”.
大众在进步,相信会有更大的进步!
发表评论